Friday, August 31,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

新華網北京8月30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會議成員名單

2007年08月31日 來源:新華網

[Link]

Tuesday, August 28, 2007

超級客家富豪背後的客家太太


福布斯剛剛選出了十大超級富豪太太,她們智慧與美貌並重,個個都是丈夫的賢內助。


然而說到賢內助,說到溫柔賢淑,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我們中國的客家婦女。客家婦女集中體現了客家人刻苦耐勞、勤儉樸實、堅毅頑強、自力自強、聰明進取等優秀質量與精神,完整充分典型地塑造出客家人的形象和精神風貌。


英國學者愛德爾就曾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種志略》稱:“客家婦女是中國最優美的勞動婦女的典型。”


美國傳教士羅伯•史密斯更是認為,客家婦女是他所見的任何一組婦女中最值得讚賞的。


許多富豪飛黃騰達之前,大都是窮小子一個。可偏偏客家的女孩不僅能和他們同甘共苦,更是在內心深處把它認作是自己的本分和義務,義無反顧地在身邊默默支持著她們的男人。


難怪男人們都在感嘆:要娶就要娶客家的女孩。


桂蕊飄香,清芬感人---何桂清


客家女人的賢淑能幹很能體現在何桂清身上。


羅煥昌出生在寧江河畔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裡。而出生在興寧的何桂清幼年時便許給了羅煥昌做童養媳。她小小年紀就學會做紙扇賣錢幫補家用,15歲就到坭陂鎮挑鹽擔去興寧城賣。為了家庭,她還學會了織布、使牛耕田。


多年的艱苦生活不僅沒有使她喪氣,反而,她更盡心盡力地協助丈夫。


羅煥昌夫婦剛到香港時,由於攤檔很小,儘管羅煥昌辛辛苦苦,但一天下來還是幾乎沒錢賺。家裡越來越困難。看著丈夫忙碌的身影,何桂清犧牲自己早已不足的休息時間,除了帶孩子、做家務外,還開始幫丈夫看攤檔。


正是靠著夫婦倆的同心協力,羅煥昌終於從一個小攤檔經營者,發展到擁有數間公司的實業家。而這成功的道路上,無不凝聚著何桂清的汗水和心血。


在她認為,“人生應該以勤勞儉樸為本,做了有錢就要行善積德做公益事業”。於是,當她生活富足之後,她卻始終保持著客家婦女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不比闊、不奢華,而熱衷於慈善和公益事業。


雖然,何桂清已經離開了人世,但說起這個刻苦耐勞的客家女人,人們仍念念不忘,讚頌她是“桂蕊飄香,清芬感人”。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
暨祝賀曾蔭權榮任第3屆行政長官

香港客屬各界聯歡慶回歸


香港客屬各界60多個社團627日晚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周年暨祝賀曾蔭權榮任第3屆行政長官”聯歡宴會,廣邀香港、內地、臺灣、澳門、海外客屬嘉賓友好1,600多人共賀盛事,大會更以大型歌舞史詩《香江頌》爲主題,將電影、紀實畫面與藝術家的精彩表演融爲一體,生動再現了客家偉人鄧小平、朱德、葉劍英的風貌,同時展示了香港回歸祖國10年來,明珠依然生輝的繁榮景象。


應邀參加盛會的主禮嘉賓: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黃躍金、中聯辦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解曉岩、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柯小剛、廣東省僑辦主任吳銳成、廣東省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蔣樂儀、大紫荊勳賢曾憲梓、劉皇發、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立法會議員譚耀宗。


大會主席團主席林光如致辭。他代表大會對海內外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說,香港回歸10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受過種種嚴峻的考驗,仍然保持了社會繁榮穩定的局面,這些成就,應歸功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成功實施。10年來,港人有更多的自主,更多的尊嚴,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大家享受回歸祖國,當家作主的權利;同時深切體會到理性、包容、和衷共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有強大的祖國作後盾,是港人擁有幸福的保障,今晚客屬鄉親與海內外賓朋歡聚一堂,共同見證及分享香港10年成就,令人歡欣,倍受鼓舞!


主禮嘉賓黎桂康副主任致辭時說,香港回歸祖國10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援下,在特區政府和廣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了種種考驗,保持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10年的生動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香港同胞是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香港的。


黎副主任同時讚揚香港客屬各界是香港社會一支重要的族群力量,長期爲家鄉的發展與振興,爲香港的繁榮穩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大會副主席余鵬春致謝辭。他感謝大會發起人羅煥昌先生、何冬青太平紳士、余國春太平紳士。四年前,他們毅然發起組織“香港客屬各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活動常設委員會”,四年來客屬各界慶祝回歸活動規模越辦越大,形式越辦越好!參與的客屬社團,從四年前的二十多個到目前的五、六十個。感謝客屬社團和鄉賢的支援和參與。


大會首長羅煥昌、何冬青、林光如。


大會主席團副主席:余鵬春、何少平、李潤基、曾智明、吳炳連、吳惠權、林傳億、張慶華、梁錫光、楊鑫、鍾立強、羅港

Tuesday, August 14, 2007

香港客屬各界聯歡慶回歸

香港客屬各界60多個社團627日晚假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10週年祝賀曾蔭權榮任第3屆行政長官”聯歡宴會,廣邀香港、地、台灣、澳門、海外客屬嘉賓友好1600多人共賀盛事,大會更以大型歌舞史詩《香江頌》為主題,將電影、紀實畫面與藝術家的精彩表演融為一體,生動再現了客家偉人鄧小平、朱德、葉劍英的風貌,同時展示了香港回歸祖國10年來,明珠依然生輝的繁榮景象。


應邀參加盛會的主禮嘉賓: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黃躍金、中聯辦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駐港副特派員解曉岩、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柯小剛、廣東省僑辦主任吳銳成、廣東省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蔣樂儀、大紫荊勳賢曾憲梓、劉皇發、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立法會議員譚耀宗。


大會主席團主席林光如致辭。他代表大會對海外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香港回歸10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受過種種嚴峻的考驗,仍然保持了社會繁榮穩定的局面,這些成就,應歸功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成功實施。 10年來,港人有更多的自主,更多的尊嚴,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大家享受回歸祖國,當家作主的權利;同時深切體會到理性、包容、和衷共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有強大的祖國作後盾,是港人擁有幸福的保障,今晚客屬親與海外賓朋歡聚一堂,共同見證及分享香港10年成就,令人歡欣,倍受鼓舞!


主禮嘉賓黎桂康副主任致辭時,香港回歸祖國10年來,在中央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特區政府和廣大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克服了重重困難,經過了種種考驗,保持了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10年的生動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香港同胞是完全有智能、有能力、有辦法管理好、建設好、發展好香港的。


黎副主任同時讚揚香港客屬各界是香港社會一支重要的族群力量,長期為家的發展與振興,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大會副主席余鵬春致謝辭。他感謝大會發起人羅煥昌先生、何冬青太平紳士、餘國春太平紳士。四年前,他們毅然發起組織“香港客屬各界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活動常設委員會”,四年來客屬各界慶祝回歸活動規模越辦越大,形式越辦越好!參與的客屬社團,從四年前的二十多個到目前的五、六十個。感謝客屬社團和賢的支持和參與。


大會首長:羅煥昌、何冬青、林光如。


大會主席團副主席:余鵬春、何少平、李潤基、曾智明、炳連、惠權、林傳億、張慶華、梁錫光、楊鑫、鍾立強、羅港。李海峰:僑辦的宗旨就是為僑服務。海外僑胞的所思所需所急,無疑是新時期僑務工作為僑胞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的出發點和落點。


陳本顯:旅居海外的華僑,在海外立足謀生,除了華僑華人社會需要互助合作,團結一致外,最重要的是要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林光如:香港回歸10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受過種種嚴峻的考驗,仍然保持了社會繁榮穩定的局面,這些成就,應歸功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成功實施。


紐約華裔市議員劉醇逸


獲得“2006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的紐約首位華裔市議員劉醇逸以捍衛少數族裔的權益而著稱。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劉醇逸表示,他不喜歡被人稱為“政客”,而願意被稱為“公僕”。他:“搞政治不是目的,目的是為公眾服務。”


劉醇逸5時跟隨父母從台灣移民美國。他,之所以選擇投身政治,是因為幾十年來他對華人在美國遭受的偏見和歧視深有感觸。他認識到,如果不置身於美國的主流社會當中,就根本無法對現實作任何改變。


2001年,劉醇逸當選紐約市歷史上第一位華裔也是亞裔市議員。對於能成為紐約首位亞裔市議員,他深感自豪,但更覺得責任重大。他保證上任後成為所在選區各族裔的代言人。劉醇逸以行動證明了自己,他當選後的作為和政績華人社區有目共睹。


比利時首位華裔女議員陳安琪


比利時新一屆聯邦議會選舉將於610日舉行,對於生活在布魯塞爾大區的數千名華裔選民來,此次選舉意義非同尋常:比利時首位華裔地方議員陳安琪將參加聯邦議員的角逐。


年僅29的陳安琪出生在布魯塞爾市,從小對政治抱有濃厚興趣、希望長大當記者的她卻因為機緣巧合步入了政壇:在2004年布魯塞爾大區議會選舉中,主張打年輕、形象清新”牌的法語革新運動黨(MR)主動找到陳安琪,要求她代表該黨參選。雖然陳安琪最終以微弱的差距落選,但此次選戰卻激發了她的從政熱情。


200610月舉行的市鎮選舉中,陳安琪再度代表革新運動黨“披掛出征”,結果高票當選布魯塞爾市斯哈爾貝克區議員,成為比利時歷史上首位華裔議員。高度的從政熱忱加上非凡的才幹,使陳安琪很快適應了區議員的角色。


舊金山華裔到中山尋根


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與美國華人歷史學會尋根團一行19多人在鄭國和先生的帶領下,來到中山市進行為期兩天的尋根訪問之旅。中山市僑務局副局長鄭偉樞熱情接待了尋根團一行。


在火炬開發區僑辦的大力配合下,尋根團成員林正華如願找到了外婆家——張家邊小隱村,和家的親人堂哥堂嫂見了面,品了家的水果,並相互送上祝福和禮品。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林正華是第一次回國,其父親是愛爾蘭及土耳其人混血兒,媽媽祖籍廣東,林正華對中華文化特別感興趣,連日來非常努力學習中文,他表示以後有機會還會再回來。尋根團一行還參觀了孫中山故居和市容市貌。


據悉,由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基金會組織的華裔青年尋根活動自1991年開始,每年在當地選出1012名的優秀華裔學子,他們多是第三、四代的華裔青年,除讓他們學習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知識以及華人在美國的歷史外,還讓他們學會族譜,尋找自己的家。暑假期間,該會派出專人陪同華裔青年回國尋找自己的家和親人,加深對“根”的認同感。


投資逾1200億美元


僑資在廣東外資中占主導地位


目前在廣東8萬多家外資企業中,僑資約佔70%。廣東累計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770多億美元,其中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投資資金達1200億美元,僑資在廣東外資中佔據主導地位。


廣東是中國僑資企業最多的省份。自1980年中山溫泉賓館落廣東中山市,眾多愛國僑商紛紛回家捐辦公益項目或投資建廠。


目前,僑資企業主要分佈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其中深圳、東莞、廣州三市僑資企業數量居前三位。珠三角地區九市佔全省僑資企業的88%。僑資企業業分佈主要集中在輕工、日用化工、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電子信息、建築材料等領域。


為進一步發揮僑商及僑資企業優勢,廣州、深圳、江門、中山等地5家僑商會及全省21個地市的38家僑資企業今年初聯合發起籌備的“廣東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經廣東省民政廳批准,已於近日成立。


多年來,僑商在捐資興辦公益慈善事業蔚然成風,捐贈金額以及捐贈項目的範圍均在全國首屈一指。到2006年底,僑商捐贈款物折合人民幣近400億元,佔全國僑捐資金總數的70%,其中捐贈累計過千萬元的僑商近200人,過億元的達20多位。


華裔國樑獲委團頒“最有貢獻獎”


據委瑞拉《委華報》報導,委瑞拉卡拉沃沃州巴倫西亞市CAMARADECOMERCIO商會日前舉行新屆商會理事就職典禮。會上,巴倫西亞中華會館主席、氏中心廣場董事長國先生被該商會授予“最有貢獻獎”一等獎。國樑先生其子、氏中心廣場總經理敬元當選為CAMARADECOMERCIO商會新一屆理事。


CAMARADECOMERCIO商會已有103年曆史,是巴倫西亞市經濟實力雄厚的一個商會。當晚就職的該商會理事共有11名,任期為2007 2009年。氏中心廣場總經理敬元先生是該商會的唯一的華人理事。在商會11個理事中敬元先生能佔有一席之地,為華人爭了光,也凸顯了國樑先生倆父子在當地上流社會有較高的地位。該商會會員中有不少是巴倫西亞市較富有的商家、企業家和銀行家。 300多名商會會員、社會名流賢達等與會,國父子是應邀出席的唯一的華商代表。


紐約移民權益機構發起“入籍運動”在美國祇有成為公民,才能投票選舉。因此,紐約移民權益機構發起“入籍運動”,鼓勵符合條件的紐約、新澤西和康州的永久居民加入美國籍,並將隨後發起選民登記和投票運動,透過此渠道在政治上發出聲音。


紐約移民組織日前在市政廳集會,倡議發起移民入籍運動。主持這次集會的布朗士區區長阿道夫·卡瑞恩(AdolfoCarrion)表示,這次移民入籍運動規模空前,全美國共有22個州加盟,預期幫助100萬永久居民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