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8, 2008

兴宁市图书馆


兴宁市图书馆于1956年冬建立。1987年7月,由广东省文化厅市人民政府拨款投资,以及旅港知名人士刘宇新先生、罗焕昌先生捐资共建新馆。新馆位于市内公园路侨港街,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整体风格为仿明建筑,两翼分别为三层、四层。整体结构特点表现为“功能区域明确,空间组合紧凑,三条流线畅通”,体现了“藏、借、阅”三者的有机结合,功能齐全。设有外借书库、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编室、信息咨询室、视听厅、报告厅、办公室等。综合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共拥有座席250多个,视听厅、报告厅可分别容纳读者 150多人,可举行各种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并可配合内容放映影片、幻灯、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

兴宁市图书馆拥有藏书13万多册,排架3000多米,其中普通图书12万多册,古藉1.4万多册,善本44同134卷,中文工具书3500多册。秉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实行全开架借阅,持证读者4000多人,综合阅览室免费免证向读者开放。

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市图书馆每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送书下乡,辅导农村文化室开展业务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年定订报刊近250种,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每周保证开放46小时以上。据统计,每年进馆阅览25万多人次,外借图书8.5万多册次。

兴宁市地处粤东,聚居着120万多客家人,自有“文化之乡”的称誉。千年沧桑孕育了秀丽的地方文化。兴宁市图书馆注重搜集客家地方文献、设立地方文献室,共收集了《客家源流考》、《客家名人录》、《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黄遵宪研究》等专著,以及兴宁乡贤著作、中国家谱共2500多册,为馆内藏书增添了一大特色。

根据国家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结合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打造“文化梅州”和实施我市“三市”战略的总体部署,兴宁市图书馆于2003年6月开设电子阅览室,参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热潮中,由省人民政府投资的广东流动图书馆,于2004年5月在兴宁图书馆设立分馆。流动分馆设备现代化,配备1.2万册全新图书以及数以千计的网上动态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每年进出馆达16万多人次,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兴宁图书馆有干部职工2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4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22人,具备图书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4人。

2003年,兴宁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公共图书馆。事业成于立志,知识得于读书;渊深者修诸己,汲养者惠于人。兴宁市图书馆热情欢迎广大市民和读者前来看书学习。

Tuesday, March 11, 2008

兴宁市市长江理达率团赴港联络乡情

近日,由兴宁市市长江理达率领,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李昌龙,副市长肖卫华,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何新春和外事侨务局、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赴港访问团,分别参加了旅港兴宁同乡会和新界、荃湾兴宁同乡联谊会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并与旅港兴宁各社团理监事成员亲切座谈,给旅港乡亲送上新春的祝福和家乡人民的亲切问候。

  旅港兴宁同乡会假座香港尖沙咀海洋皇宫大酒店举行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1000多名旅港乡亲参加了此次活动,场面盛大,气氛祥和热烈。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处长王小玲,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先生,梅州市、兴宁市荣誉市民、香港嘉应商会会长曾智明先生和兴宁赴港访问团成员及香港有关社团负责人应邀参加。全国政协委员刘宇新博士和陈振炎先生代表旅港乡亲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江理达向旅港乡亲通报了去年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达了家乡父老的问候,并对旅港同乡热心支持家乡建设表示感谢。旅港乡亲对家乡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高兴,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凝聚在港乡亲的力量,进一步继承客家人优良传统,弘扬客家精神,致力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与家乡人民一道,全力支持家乡的建设,把兴宁建设得更加美好。在联欢活动中,宾主双方互赠纪念品,旅港兴宁同乡会对学业优秀的会员子女进行奖励,为老人颁发敬老金。

  旅港新界、荃湾兴宁同乡联谊会的乡亲分别举行了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张赞鸿、赖清荣、温学濂、丘志中、钟应堂、刘照星、曾志权等乡贤和在新界、荃湾的旅港乡亲及兴宁赴港访问团成员参加了联欢活动。

  江理达在港访问期间,还率领访问团成员,分别拜会了曾宪梓博士、刘宇新博士、罗焕昌先生和何冬青博士、张庆华、张赞鸿、邹伟光等旅港知名乡贤,畅叙桑梓情谊,共商发展大计。

江理达率团赴港联络乡情

图为江理达市长赴港访问期间会见罗焕昌先生


元宵佳节期间,由市长江理达率领,市委常委、公安局长李昌龙,副市长肖卫华,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何新春和外事侨务局、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赴港访问团于2月20日至24日进行为期5天的工作访问,分别参加了旅港兴宁同乡会和新界、荃湾兴宁同乡联谊会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并与旅港兴宁各社团理监事成员亲切座谈,给旅港乡亲送上新春的祝福和家乡人民的亲切问候。 2月21日晚,旅港兴宁同乡会假座香港尖沙咀海洋皇宫大酒店举行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1000多名旅港乡亲参加了此次活动,场面盛大,气氛祥和热烈。中联办九龙工作部处长王小玲,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先生,梅州市、兴宁市荣誉市民、香港嘉应商会会长曾智明先生和兴宁赴港访问团成员及香港有关社团负责人应邀参加。全国政协委员刘宇新博士和陈振炎先生代表旅港乡亲对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江理达向旅港乡亲通报了去年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达了家乡父老的问候,并对旅港同乡热心支持家乡建设表示感谢。旅港乡亲对家乡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非常高兴,深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凝聚在港乡亲的力量,进一步继承客家人优良传统,弘扬客家精神,致力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与家乡人民一道,全力支持家乡的建设,把兴宁建设得更加美好。在联欢活动中,宾主双方互赠纪念品,旅港兴宁同乡会对学业优秀的会员子女进行奖励,为老人颁发敬老金。 旅港新界、荃湾兴宁同乡联谊会的乡亲分别举行了庆赏元灯敬老奖学联欢活动。张赞鸿、赖清荣、温学濂、丘志中、钟应堂、刘照星、曾志权等乡贤和在新界、荃湾的旅港乡亲及兴宁赴港访问团成员参加了联欢活动。 江理达在港访问期间,还率领访问团成员,分别拜会了曾宪梓博士、刘宇新博士、罗焕昌先生和何冬青博士、张庆华、张赞鸿、邹伟光等旅港知名乡贤,畅叙桑梓情谊,共商发展大计。

Monday, March 3, 2008

興民中學

興民中學創辦於1903年,校址在城內大巷裡李家祠一帶,初時稱興民學堂,是由清末秀才肖惠長倡辦,清末進士抗日護台愛國志士丘逢甲為首任校長的一所新型學校。 1913年改辦為四年制中學,1923年定為三年制初級中學。 1929年,興民、縣立、高級三間中學合併,命名為興寧縣立第一中學,原興民中學校舍為一中校舍的一部分,稱為北院,初中班級設於此。 1956年,興民中學在現校址復辦,1970年起增辦高中,並逐步成為規模較大的完全中學。


1978年起,學校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製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制定了“以教學為主”的各項製度和措施,充分地調動了全體師生的積極性,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完善。 19851986年,上級撥款14萬元,旅港同胞李發、陳日章、張丙海、李育松、王冶東、陳橋新等先生慷慨解囊,共投入26萬元建成了先賢樓;1986 1988年間,香港嘉應商會會長劉宇新先生與曾憲梓、羅煥昌18位先生,籌集港幣80萬元(其中劉宇新先生贊助35萬元),重修了學宮的大成殿,重建了文峰書院和戟門;19891991年,劉宇新先生又獨資40萬元港幣,改建了尊經閣,建造了尊師樓,並將學校園改建為愛生樓;19911993年學校投入67萬元拆除原膳堂建造了綜合大樓;19971998年由李學淵之子李祖慧先生認捐100萬元,多方籌資共投入270萬元拆除明倫堂,建造了綜合性辦公大樓——學淵樓,由劉宇新先生捐資10萬元拆除原科學館建造了宇新讀書亭;19981999年投入147萬元拆除靠近南街居民的一棟舊教學樓,並在原址重建一棟新教學樓;20002001年投入500多萬元購買了連接運動場南端,佔地6000多平方米的興寧市印刷廠整體,並把主樓改造裝修成14 個教室;20012002年投入近90萬元建造了高大雄偉新校門。此外,19881997年學校在校外共建造了4棟教師住房。


現在整個校園終年綠樹成蔭、繁花掩映、環境幽雅。校內有古色古香的櫺星門、狀元橋、戟門、大成殿、尊經閣以及飛閣流丹的讀書亭。其中大成殿是省級文物,殿內保存著清代康熙禦匾“萬世師表”。校內還新闢了生物園、地理園、文化長廊以及素質教育專欄,文化氛圍濃郁,是”學院式、園林化”的求學育人的理想場所。新建的校門保持著明末清初的建築風格,紅牆綠瓦,美崙美奐,氣宇軒昂,是興城一大景觀。校內有分散的互不干擾的教學樓5棟,綜合樓1棟,學生宿舍2棟,師生廚房1棟。圖書館藏書6萬餘冊,各類報刊100多種。有獨立的標準足球場1個,羽毛球場2個,籃球場3個。綜合樓裝備了一個階梯教室,兩個多媒體教室,三個計算機教室(各有電腦60台),一個課件製作室,一個語言實驗室以及一個用於教師培訓的計算機室。全校共有教職工217名,專任教師16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3人(含特級教師1人),中學一級教師98人;有國家級優秀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勞動模範5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10多人,組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0004月評為“梅州市一級學校”以來,學校緊緊圍繞“辦出水平、辦出特色”這一宗旨,高度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成立文學社、文藝隊、合唱團、足球隊、籃球隊和各類學生社團。我校“南院”文學社刊物《興民文苑》至今已出版了148期,學生的優秀作文專集《采薇》亦已出版了五輯。文體活動多姿多彩,學校文藝隊多次代表興寧市參加省、市中學生文藝匯演並獲獎。學校重視藝術教學工作,做到“四到位”:領導到位、師資到位、教學設備到位、措施到位。去年高考,我校藝術類考生共有18人上省線,遙遙領先於其它普通完中。我校去年開設的初一年級音樂特色班,經過半年多的探索、實踐,收到顯著成效。特色班的學生在文體方面文化成績方面均遠遠高於普通班,真正達到了全面發展。


興民中學近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萬千英才。如革命家陳坦、張中、鄧逸凡、伍晉南;著名烈士藍勝青、陳錦華;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著名科學家李善邦、李敦化;教育家王越、陳子明;著名電影藝術家袁文殊;美術家羅清楨;還有後起之秀數理專家柯惠新、解放軍高級將領柳河生、著名演員陳銳等都是從興民中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可謂“桃李滿天下,美譽傳四海”。近幾年中考、高考,升學人數和升學率均位居普通完中前列, 2001年高考,省線入圍257人,藝術考生上省線人數為18人,居全市完中之冠;2002年高考又獲優良成績,高考分數上重點線的有10人,本科線的有 95人,入省線人數達247人。另有30名藝術類考生參加考試,有20人入圍,達到了”低進高出”的預定目標,超額完成市教育局下達的任務,高考排名為全市第三。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曼陀山莊 -- 廣東新大地萬畝油茶產業園掛牌暨茶皂素生產線投產

發佈時間:2008-2-13


慶典活動盛況


千株翠綠高山秀,萬朵芳菲大地紅。 129日上午,平遠縣隆重舉行曼陀山莊——廣東新大地萬畝油茶產業園掛牌揭幕暨茶皂素生產線投產慶典儀式。


市委副書記、秘書長陳小山,香港特別行政區太平紳士、七洋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梅州市榮譽市民何冬青,香港梅州聯會永遠榮譽顧問、香港中國大成行有限公司董事長、梅州市榮譽市民羅煥昌,廣州空軍司令部師級幹部林清亮,雲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姚康,雲浮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凌鋒,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梅州發展戰略顧問王浩,省林業局林場總站站長黃華全,原梅州市政協主席何萬真、副主席陳烈鋒,市林業局局長古漢斌等領導和嘉賓參加了慶典活動。


平遠縣委書記肖文浩作了講話,縣長張映平主持慶典儀式,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運江致辭。


曼陀山莊——廣東新大地萬畝油茶產業園由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新大地公司以“科技圖強,實幹興邦”為宗旨,是以油茶產業深度開發為項目龍頭的現代化生物科技企業。在萬畝油茶產業園,已經形成了“十、百、千、萬”產業格局。 “十”即佔地十畝的油茶深加工基地;“百”即百畝種質資源保育和優質油茶種苗繁育基地;“千”即千畝油茶林生態觀賞基地;“萬”即萬畝油茶種植示範基地。目前,油茶深加工基地已建成並投產的有年加工山茶籽10000噸、精煉山茶油2000噸的生產線,年產1000噸山茶籽洗滌系列產品生產線和年產500噸茶皂素生產線。


肖文浩在講話中指出,曼陀山莊——廣東新大地萬畝油茶產業園掛牌揭幕暨茶皂素生產線投產,是平遠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盛事,也是新大地公司發展進程的一大喜事。新大地公司在應用現代技術進行傳統油茶產業深度開發的同時,將油茶生產、茶花觀賞有機融合,顯示出現代農業的獨特魅力,探索出了油茶產業化的新路子。希望新大地公司抓住機遇,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加快油茶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做強做大,把油茶產業園建成集油茶種植、生產加工、科研科普、名貴茶花培育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的龍頭企業。


慶典儀式後,領導和嘉賓們還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公司生產車間和新建成的園林式山茶種質資源圃——曼陀園。


領導和嘉賓步入廠區


羅煥昌先生光臨活動現場


新大地建成全國第一條連續式茶皂素生產線


129日,年產500噸茶皂素生產線的正式建成投產,成為廣東新大地公司推進油茶產業化新的里程碑。負責調試生產線的河南工業大學過祥螯教授和王榮南教授告訴筆者:“這是全國第一條連續式從茶粕中提取茶皂素的生產線,生產工藝和設備都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


據過祥螯教授介紹,茶皂素是從山茶科植物的種子中提取的一種糖式化合物,它屬皂素類,是一種天然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經檢測,茶皂素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發泡、濕潤等功能,並且具有消炎、鎮痛,抗滲透等藥理作用。該產品為淡黃色的微細粉末,廣泛應用於洗滌,毛紡、針織、醫藥、日用化工行業等生產。茶皂素在固體型農藥中作為濕潤劑和懸浮劑,在乳油型農藥中作為增效劑與展著劑,也可直接作為生物農藥。


王榮南教授說,現在國內茶皂素供不應求,市場前景非常看好。新大地公司的茶皂素項目,在整個產業化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為市場提供茶皂素產品,又為公司生產洗滌劑、生物農藥等產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時,公司還可在茶皂素的基礎上,推動產業鏈條的無限延伸。 “現在該公司生產的茶皂素,已經達到了特等或一等產品標準的要求,‘生物科技’這四個字,已經在這個項目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領導和嘉賓參觀曼陀園


陳小山副書記啟動茶皂素生產線

Friday, January 18, 2008

梅聯高層迎家鄉領導一行

李純德書記致送紀念品予林光如會長等梅州聯會首長


【本報訊】(記者 鄭群)香港梅州聯會會長林光如、諮議會主席余鵬春等首長日前假該會會所,歡迎梅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李純德一行11人到訪,賓主雙方舉行友好座談。李書記向鄉親詳細介紹了過去一年梅州市行政監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新一年的工作展望。


李純德介紹打造陽光政府

李純德書記就過去一年該市為改進機關作風建設,提高機關效能,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營造崇商重企的良好環境,打造陽光政府所採取的系列措施向鄉親作詳細通報;希望與鄉親保持緊密聯繫,共同為建設美好家園而努力。

 

梅州聯會會長林光如代表該會,歡迎李純德書記一行到會指導,他向客人簡要介紹了會務發展情況。

 

林會長表示,梅州聯會的前身為義安公社,由2003年更名為梅州聯會,已有112年歷史。更名後的梅州聯會,以「新思維、新風格、新形象」全面拓展會務,聯會現有成員多元化,包括工商界、專業界等各領域鄉親,梅州市8個縣、市均有代表人物任該會領導。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該會旗下的個人及團體為家鄉賑災、援助教育、興建客家公園等公益善慈事業捐款達5千萬元。其中為推動梅州人才強市戰略,該會籌集善款300多萬元成立培訓基金,與梅州市政府合辦「梅州人才培訓香港基地」現已在港及新加坡舉開辦6期培訓班,共有197名梅州市各級領導幹部接受培訓,成效喜人。


林光如余鵬春稱加強信心

此外,林光如會長、余鵬春主席表示,通過是次李純德書記對家鄉廉政工作的介紹,大家深受啟迪,加深了鄉親對家鄉未來發展的信心,該會將加大力度支持家鄉人才培訓及招商引資工作。

 

出席座談會的賓主還包括:梅州聯會永遠榮譽顧問羅煥昌,副會長刁森發、劉小慜、藍瑞明、羅港柟,諮議會副主席曾廣訓,稽核巫宜鈔,常董李永貴、湯銘意、饒嵩華等。梅州市市委副秘書長謝雪瓊,市外事僑務局局長宋才華,市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羅時亮等亦有出席。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梅州市常委李純德訪梅州聯會

梅州市常委李純德訪梅州聯會


【大 公報訊】梅州市為了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加強與香港同胞的聯繫溝通,向他們通報該市行政監察情況,徵求他們對打造「陽光」政府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日前 委派梅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李純德率團拜訪了香港梅州聯會。代表團成員包括:市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羅時亮,市監察局副局長鄭安儀,市紀委紀檢監察員曹 志輝,市委副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謝雪琼,市外事僑務局局長宋才華,副局長黃勝平,市廣播電視台主持人白楊,記者楊揚,梅縣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李發 祥,蕉岭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盧堯生等。梅州聯會出席歡迎儀式的首長有:永遠榮譽顧問羅煥昌,會長林光如,副會長刁森發、張其焱、劉小粦、藍瑞明、羅港柟,諮議會主席余鵬春、副主席曾廣訓,稽核巫宜鈔,常董李永貴、邱萬忠、湯銘意、劉麗萍、饒嵩華等。


藍瑞明首先向客人介紹了聯會的會務歷史,介紹了一百多年來該會幾代人為國家、為香港、為家鄉所作出的貢獻,以及該會的「新思維、新風格、新形象」的會務發展理念。


李 純德則首先對聯會的盛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謝。他說,來到聯會,感覺如沐春風,精神為之一振。聯會所提出的「三新」這個思想觀念,跟時代發展這個大環境非常吻 合,不愧為一個非常規範的、具影響力的、愛國愛港愛鄉的百年社團。他還提到該會長期以來對家鄉的改革開放,以及經濟文化民生各方面給予的支持,特別是聯會 創辦的人才培訓中心,為幹部隊伍觀念的改變,解決了一個根本的問題。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再次表示最誠摯的感謝。他向在座的大家詳盡通報了梅州市當地政府近 來推動的加強宣傳教育,弘揚廉潔文化,嚴格監督檢查,推行政策管理透明化,關注民生等,為保證政令暢通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他希望各位鄉賢能像以往一樣給予 指導和幫助,為梅州的崛起作出新的貢獻。


李 純德報告之後,林光如表示非常感動。他說:「梅州要發展,當家最重要。」梅州政府下大力度改革,像李書記這樣的外地人,也在為梅州奮力打拚,梅州一定會有 更美好的明天。作為旅港的梅州人,更加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家鄉的發展,為加快建設富裕和諧秀美的新梅州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其他在座的聯會首長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感言,他們誠摯熱情的講話獲得了陣陣掌聲,整個會場洋溢著濃濃的鄉情鄉誼。座談會後,聯會假裕華國貨宴會廳設宴接待梅州市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