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宁市图书馆于1956年冬建立。1987年7月,由广东省文化厅市人民政府拨款投资,以及旅港知名人士刘宇新先生、罗焕昌先生捐资共建新馆。新馆位于市内公园路侨港街,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平方米。整体风格为仿明建筑,两翼分别为三层、四层。整体结构特点表现为“功能区域明确,空间组合紧凑,三条流线畅通”,体现了“藏、借、阅”三者的有机结合,功能齐全。设有外借书库、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采编室、信息咨询室、视听厅、报告厅、办公室等。综合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共拥有座席250多个,视听厅、报告厅可分别容纳读者 150多人,可举行各种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并可配合内容放映影片、幻灯、录像录音等视听资料。
兴宁市图书馆拥有藏书13万多册,排架3000多米,其中普通图书12万多册,古藉1.4万多册,善本44同134卷,中文工具书3500多册。秉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实行全开架借阅,持证读者4000多人,综合阅览室免费免证向读者开放。
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市图书馆每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送书下乡,辅导农村文化室开展业务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年定订报刊近250种,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每周保证开放46小时以上。据统计,每年进馆阅览25万多人次,外借图书8.5万多册次。
兴宁市地处粤东,聚居着120万多客家人,自有“文化之乡”的称誉。千年沧桑孕育了秀丽的地方文化。兴宁市图书馆注重搜集客家地方文献、设立地方文献室,共收集了《客家源流考》、《客家名人录》、《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黄遵宪研究》等专著,以及兴宁乡贤著作、中国家谱共2500多册,为馆内藏书增添了一大特色。
根据国家文化部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结合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打造“文化梅州”和实施我市“三市”战略的总体部署,兴宁市图书馆于2003年6月开设电子阅览室,参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热潮中,由省人民政府投资的广东流动图书馆,于2004年5月在兴宁图书馆设立分馆。流动分馆设备现代化,配备1.2万册全新图书以及数以千计的网上动态资源,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每年进出馆达16万多人次,已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兴宁图书馆有干部职工2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4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有22人,具备图书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4人。
2003年,兴宁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二级公共图书馆。事业成于立志,知识得于读书;渊深者修诸己,汲养者惠于人。兴宁市图书馆热情欢迎广大市民和读者前来看书学习。